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不列颠 | ![]() ![]() ![]() ![]() ![]() ![]() ![]() |
北欧及波罗的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 | |
---|---|
纳瓦拉 | |
政府等级 | ![]() |
主流文化 | ![]() |
首都 | ![]() |
政体 | ![]() |
国教 | ![]() |
科技组 | ![]() |
纳瓦拉的理念 |
此信息可能已落后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
![]() |
+1 外交声誉 +10% 士气打击 |
![]() |
+1 海军将领火力
|
![]() |
|
纳瓦拉(英文:Navarra)是伊比利亚北部的一地小国。它是整局游戏中唯一的巴斯克文化国家。开局时它与 阿拉贡和
卡斯蒂利亚同一王朝。通常情况下,两者中都有可能附庸或联统纳瓦拉。在不转变文化的情况下,纳瓦拉也是唯一能同时成立
法兰西以及
西班牙的国家。在历史上,纳瓦拉曾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主要基督教国家,但到1444年已经仅有很小的领土;纳瓦拉曾通过与法国南部一些家族的联姻,与
富瓦伯国等建立了共主邦联。其在伊比利亚的传统领土在1512年为西班牙所吞并;此后,国王纳瓦拉的亨利在法国宗教战争中带领
胡格诺派取得了多次胜利,最终成为了法国国王,是为波旁王朝的开创者;因此,王国在法兰西南部通过家族联姻获得的领土从1598年起与法兰西建立了共主邦联,最终于1620年被整合进法国。
纳瓦拉或主流文化为“巴斯克”的国家可以使用特殊政体
纳瓦拉有一组任务,主要聚焦于对伊比利亚和法兰西的征服,以及海外扩张。
纳瓦拉有数个趣味事件。其中有一个事件链允许其被 阿拉贡直接联合统治;但如果纳瓦拉由玩家控制,则可以获得对阿拉贡重建联合统治的宣战理由。
以下女性史事件可以被纳瓦拉触发: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在他的丈夫安托万·德·波旁在鲁昂围城中因伤而死之前,让娜·德·阿尔布雷就已经证明了她强大的内心足以管理最重要的国事。她信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个人自由,这也大大影响了她的统治和改革。如果她能够统治这个国家,那么她所计划的在经济和法律方面长久的改革就得以实施了。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200 月 |
立即生效
| |
![]() 等她的儿子成年了就行
![]() 让她离王位足够近也足够远
|
纳瓦拉的主流文化是巴斯克,可以通过军事手段成立 西班牙,或者重建
法兰西。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在新大陆的全面扩张以及殖民地的大量建立使得西班牙成为了当时最强大也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西班牙的探险者们不懈地探索着未知的地域,扩展着我们的疆界。无数的黄金白银被运回祖国,填满了国库。
潜在需求
|
接受 |
效果 |
AI决议因子: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今年将会是标志着我国进入进化时期的一年。传统的封建体系将让位给一个更现代化的集权国家。尽管项目预算失误以及军事战役频发,财政状况历经了起起伏伏,但我们还是成功将我国转变成了欧洲最具统治力的强国之一。
现版本中, 纳瓦拉开局时被
英格兰、
卡斯蒂利亚和
阿拉贡三国包围,且没有任何出海口。作为一个被夹在大国之间的一地小国,
纳瓦拉需要与
法兰西、
卡斯蒂利亚、
阿拉贡、
英格兰四国不断周旋以谋得一线生机。另外,
纳瓦拉同时拥有重建
法兰西与成立
西班牙的决议,任务树还提供了对
法兰西的重建联合统治CB和伊比利亚全境的永久宣称,而其理念则比较适合殖民扩张,这些赋予了这个脆弱不堪的小国无限的可能性。
无论玩家有着怎样的游戏目标,作为一地小国的 纳瓦拉都必须先摆脱极为危险的开局处境,然后再图谋未来的发展。玩家需要一个
卡斯蒂利亚与
阿拉贡互相宿敌的开局,并且要赶在伊比利亚大婚之前打下一个基本盘。
纳瓦拉开局时与
卡斯蒂利亚和
阿拉贡有着相同的王朝,统治者超过40岁且没有任何继承人,如果君主去世将会被
卡斯蒂利亚或者
阿拉贡联统。不过,幸运的是,玩家可以轻松与
卡斯蒂利亚王室联姻,且不用多久就可以与之结盟,但是
阿拉贡对玩家则通常为敌视态度,并且可能主动进攻
纳瓦拉。但是,
卡斯蒂利亚也并非善类,她通常会通过施加列强影响,赠送礼物等提高关系,以求外交附庸
纳瓦拉。而比利牛斯山脉北边的
法兰西在开局时拥有众多附庸,在至少10年内无法与玩家结盟。总结来说,玩家在前期可以先借助
卡斯蒂利亚的力量向
阿拉贡扩张,然后再谋求未来的发展。
在 卡斯蒂利亚与
阿拉贡互相宿敌的情况下,玩家只要与其一结盟便可以通过许诺土地将其召唤进对对方的战争。由于
卡斯蒂利亚开局便拥有15%的士气的高额加成,玩家与之结盟共同对抗
阿拉贡会拥有更大的胜算。此外,现版本中
那不勒斯可能会通过事件获得独立,有效削弱
阿拉贡的实力,玩家可以等到此时再向
阿拉贡进攻。在玩家只有
卡斯蒂利亚一个盟友的情况下,
阿拉贡可能主动发起战争,但在前期
阿拉贡很难召唤盟友,因此防守战争的难度将会远低于进攻战争。无论是进攻战争还是防守,
纳瓦拉那弱不禁风的军队无法发挥什么用处,将战争全部交给
卡斯蒂利亚,玩家只需要围城即可。在和约中玩家可以优先割走
阿拉贡的港口,为未来的殖民铺平道路;其次是如巴塞罗那这样的贸易中心,由于
纳瓦拉开局时位于波尔多贸易节点,要想获得更多的份额需要进攻
法兰西,而获得了
阿拉贡的省份后便可以将贸易本埠迁到瓦伦西亚贸易区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由于在1450年之后,伊比利亚大婚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果玩家志在建立西班牙便需要早做打算。在初次击败 阿拉贡之后,
法兰西也应该合并了一两个附庸国,玩家可以积极寻求与之结盟来对抗伊比利亚诸国。如果时机充裕,玩家可以再联合
卡斯蒂利亚对
阿拉贡发动一场战争并尽可能割走
阿拉贡的省份,这样就算两国建立联合统治也不会增长太多实力。在此之后,玩家只需要获得与
法兰西的盟约便有了与伊比利亚双王抗衡的实力,成立西班牙也并非天方夜谭。
如果玩家选择向北扩张并重建 法兰西的话,便需要稳固与
卡斯蒂利亚的盟约并尽可能多地获得人情,这点并不难做到,只需要加入
卡斯蒂利亚对
格拉纳达的战争即可。由于格拉纳达省份极少,玩家仅仅是帮助围城也能获得大量的战争贡献,并且在战后获得大量人情。由于
法兰西将会不可避免的与英格兰开战,还有可能在勃艮第继承危机中爆发与奥地利的全面战争,玩家可以在其深陷战争泥潭时联合
卡斯蒂利亚对其发动进攻,如果伊比利亚大婚发生,玩家还可能得到伊比利亚双王的帮助,击败
法兰西将会更加简单。
在与大国结盟后,如果玩家不想插手欧陆事务,便可以踏上殖民之旅。如果选择这条道路,玩家将会陷入与葡萄牙的殖民竞争当中。葡萄牙拥有更好的地理位置和更强的经济基础,还拥有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独特时代能力,玩家如果不能尽早抢下关键的省份将会失去前往新大陆的跳板(如加那利群岛)。不过相比前两条路线,海外殖民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且机遇无穷,玩家甚至可以迁都美洲,不断殖民发展为列强之后再重返欧陆。
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不列颠 | ![]() ![]() ![]() ![]() ![]() ![]() ![]() |
北欧及波罗的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北非 | ![]() ![]() ![]() ![]() ![]() ![]() ![]() ![]() |
东非 | ![]() ![]() ![]() ![]() ![]() ![]() ![]() ![]() |
中非 | ![]() ![]() |
东南非 | ![]() ![]() ![]() ![]() ![]() ![]() ![]() ![]() |
西非 | ![]() ![]() ![]() ![]() ![]() ![]() ![]() ![]() ![]() ![]() ![]() ![]() |
西南非 | ![]() ![]() |
近东 | ![]() ![]() ![]() ![]() ![]() ![]() ![]() ![]() ![]() ![]() ![]() ![]() ![]() ![]() |
波斯及中亚 | ![]() ![]() ![]() ![]() ![]() ![]() ![]() ![]() ![]() |
北亚 | ![]() ![]() ![]() ![]() ![]() |
东亚 | ![]() ![]() ![]() ![]() ![]() ![]() ![]() ![]() ![]() ![]() ![]() ![]() ![]() ![]() ![]() ![]() |
东南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美洲 | ![]() ![]() ![]() ![]() |
墨西哥 | ![]() ![]() ![]() ![]() |
北美东北 | ![]() ![]() ![]() ![]() ![]() ![]() ![]() ![]() ![]() ![]() |
北美东南 | ![]() ![]() ![]() ![]() ![]() |
北美中西部 | ![]() ![]() ![]() ![]() ![]() ![]() ![]() ![]() |
部落联盟国家 | ![]() ![]() ![]()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 ![]() ![]() ![]() ![]() ![]() ![]() ![]() |
海盗共和国 | ![]() ![]() ![]() |
南美北部 | ![]() ![]() ![]() |
安第斯山区 | ![]() ![]() ![]() ![]() ![]() |
南美东部 | ![]() ![]() |
南美南部 | ![]()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 |
澳大利亚 | ![]() ![]() ![]() ![]() ![]() ![]() |
南太平洋 | ![]() ![]() ![]() ![]() |
北太平洋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