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不列颠 | ![]() ![]() ![]() ![]() ![]() ![]() ![]() |
北欧及波罗的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拉比松 | |
政府等级 | ![]() |
主流文化 | ![]() |
首都 | ![]() |
政体 | ![]() |
国教 | ![]() |
科技组 | ![]() |
特拉比松的理念 |
此信息可能已落后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
![]() |
+1 每年正统性
|
![]() |
+10% 商品产出修正
|
![]() |
|
特拉比松(英文:Trebizond)是一个位于安纳托利亚区域的一省小国,主流文化是本都。它开局在1444年被包围, 奥斯曼在西边,
白羊在南边,
伊梅列季在东北以及
萨姆茨赫在东边。开局时,特拉比松与
格鲁吉亚结盟。
历史上,特拉比松是从被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洗劫后的拜占庭帝国中分裂出来的希腊王国。尽管宿敌尼西亚帝国在1261年重新成立了 拜占庭,特拉比松仍然作为一个独立的王国并继续对皇位提出它自己的宣称。通过聪明的外交手段和使用本国倾国倾城的美女去联姻,特拉比松设法活得比拜占庭帝国更长。不过在1461年,特拉比松还是落入了进击的
奥斯曼手中。
不管玩家是选择完成科穆宁王朝的遗愿——重建拜占庭帝国,或其它路线。特拉比松都可谓是前途渺茫。国小,军乏,包瘪,邻强,这八个字描述特拉比松是比较贴切的。不过如果特拉比松活了下来,那么它注重外交和防御的国家理念一定会让中后期变得非常有意思。
因为主流文化是本都,所以特拉比松可以在拜占庭不存在时予以重建。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6。 |
荣耀的拜占庭帝国已经消失了,但是只要希腊人还在君士坦丁堡,我们就有希望。当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时,我们就能重新恢复伟大拜占庭帝国的荣光……
潜在需求 | 接受
|
效果
|
AI决议因子:
特拉比松在 变革之风开启时获得了一组专用任务树,专注于复辟拜占庭科穆宁王朝。
作为曾经荣耀的科穆宁王朝的后裔, 特拉比松的处境可谓是岌岌可危。虽然开局便与
格鲁吉亚结盟,可这在强盛的
奥斯曼面前不值一提。高加索地区小国林立,宗教构成复杂,但也给了
特拉比松发展的空间。此外,作为尚武的
罗马帝国的残余,特拉比松的理念却注重于外交,对军事扩张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尽管环境十分严苛,但是特拉比松在精于战争且有足够运气的玩家手中仍然能再次戴上帝国皇冠。
特拉比松的外交形势极为严峻,西方是虎视眈眈的
奥斯曼,而要重建
拜占庭帝国则需要玩家彻底击败这个庞然大物,因此两国之间永远不可能存在和平。南方的
白羊也信仰异教,而且可能成为
奥斯曼的盟友,因此她也将成为玩家的潜在敌人之一。孤悬黑海北岸的
狄奥多罗与
特拉比松有“历史友邦”修正,虽然两个一地小国的联盟仍然无法保证彼此的安全,但总比孤立无援要强的多。东方的高加索地区充满了彼此敌视的小国,特拉比松或许可以和其中一两个结盟来对抗其他国家,可为了光复罗马的荣耀,玩家需要把她们所有的土地都纳入囊中以增强实力,因此与她们不可被视为长期盟友。而在东欧的
莫斯科则是东正教的有力保护者,但是其在开局时忙于对北方
诺夫哥罗德的战争和整合诸多附庸国,在有足够的实力前玩家无法与其结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玩家需要独自面对来自
奥斯曼和
白羊的巨大威胁,不过
奥斯曼在前期会着眼于在巴尔干进行扩张,然后再征服安纳托利亚诸国和强大的
马穆鲁克,玩家仍有时间来增强自己的实力。
虽然 奥斯曼是玩家最大的敌人,但是将首要进攻目标设定为奥斯曼无异于自取灭亡,相比之下,东方的东正教兄弟
格鲁吉亚、
萨姆茨赫和
伊梅列季则是理想的扩张目标。值得注意的是,
格鲁吉亚拥有
萨姆茨赫和
伊梅列季全境的核心,因此在玩家的伪造完宣称之前,
格鲁吉亚便可能对两国开战。建议玩家开局时便伪造萨姆茨赫和格鲁吉亚的宣称,如果伊梅列季不宿敌玩家便可以考虑结盟,由于其统治者年事已高且没有继承人,玩家将有概率与其建立联合统治。由于特拉比松的传统不提供任何军事加成,建议玩家将陆军征募到超过陆军上限来确保万无一失,尤其是面对有10%步兵战斗力传统的格鲁吉亚。
在宣称伪造完成以后便可以直接向 萨姆茨赫宣战,而此时
格鲁吉亚也可能对萨姆茨赫宣战,最终结局可能是玩家与格鲁吉亚瓜分萨姆茨赫。在第一场战争结束后,由于之前已经伪造好了格鲁吉亚的宣称,可以直接对其宣战,以人数优势将其击败,如果与
伊梅列季结盟,也可以许诺土地让她参与战争,不过在击败格鲁吉亚后不要给伊梅列季任何土地,因为她也是玩家的扩张目标之一。
在击败了萨姆茨赫和格鲁吉亚后,如果玩家运气足够好与伊梅列季建立了联合统治,便可以准备进攻 切尔克西亚、或者向里海扩张。如果伊梅列季视玩家为敌人,那么她将成为下一个目标。在吞并了萨姆茨赫和格鲁吉亚后,特拉比松的体量足以击败伊梅列季。
在击败了萨姆茨赫、格鲁吉亚和伊梅列季后,玩家便有了相当可观的体量,足以和 莫斯科结盟,从而让周围国家望而生畏。而为了进一步发展,玩家可以考虑将里海周围的小国也纳入统治,不过由于宗教问题,玩家可以考虑附庸一个穆斯林小国来应对大量的异教省份。另外,在征服如
阿尔达比勒这样的小国时,还可能会有别的国家乘机对其宣战,此时可以在和约中将其附庸并作为战争盟主介入防守战争并召唤自己的盟友,这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扩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玩家频繁扩张可能会引来
奥斯曼、
黑羊等大国的敌视,并警告玩家不得挑起侵略战争,此时玩家就只能静观其变,静候良机。
即使玩家已经统一了高加索地区,也只有20K左右的军队,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与 奥斯曼帝国正面对抗。因此,只有安纳托利亚地区空虚之时才能冒险发动突袭,这就需要在欧洲有一个能与奥斯曼抗衡的势力。而在奥斯曼的邻国中,只有三方有此能力——
威尼斯的贸易联盟、
波兰与可能的联统国
立陶宛、
奥地利与
匈牙利的联盟。
奥斯曼与其中的一到两个势力交战必然会动用所有的主力,而此时便是
特拉比松的好机会。奥斯曼在
威尼斯强大的海军正在与奥斯曼交战,玩家便有机会越过海峡。总结来说,一切都需要玩家把握住进攻的时机和拥有足够的运气。即使玩家击败了奥斯曼,也无法一次性获得重建
拜占庭的所有省份,但光复君士坦丁堡还是有可能的,不过建议玩家先注重控制海峡沿岸的省份,让奥斯曼首尾不能相顾,再图谋重建
拜占庭。
玩家需要大约3次的战争才能获得所有成立拜占庭需要的省份,但不是每次都能在奥斯曼忙于另一场战争时从背后偷袭,因此必须做好与其正面对抗的觉悟,结盟 马穆鲁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将会让玩家有正面进攻奥斯曼的资本。
在获得了所有需要的省份之后,科穆宁家族便可以作为罗马的继承人再次入主君士坦丁堡,继米海尔八世后再次恢复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强力的任务树将会让玩家一步步恢复查士丁尼大帝时代的领土,让第二次“科穆宁复兴”成为现实。从此,玩家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列强登上世界的舞台,甚至重现伟大的
罗马帝国。
如果玩家觉得击败 奥斯曼过于困难,可以考虑向波斯地区扩张,并通过叛军转为伊斯兰教,接着通过转变主流文化的方式来满足成立
波斯的条件,开启未曾设想的路线。(历史上,波斯萨法维王朝开国君主伊斯迈尔一世的祖母便来自特拉比松的科穆宁家族)而成立波斯,玩家将会需要和
阿贾姆、
黑羊、和可能存在的统一的
帖木儿交战,逊尼派国家还可能建立起包围网来针对玩家,因此这条路线也同样困难。
需要 常识扩展包,才能手动提升政府等级到帝国级,而无需成立其它历史帝国。这个成就又要求最终的国家是特拉比松,所以中途成立其它国家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成立拜占庭。
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不列颠 | ![]() ![]() ![]() ![]() ![]() ![]() ![]() |
北欧及波罗的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北非 | ![]() ![]() ![]() ![]() ![]() ![]() ![]() ![]() |
东非 | ![]() ![]() ![]() ![]() ![]() ![]() ![]() ![]() |
中非 | ![]() ![]() |
东南非 | ![]() ![]() ![]() ![]() ![]() ![]() ![]() ![]() |
西非 | ![]() ![]() ![]() ![]() ![]() ![]() ![]() ![]() ![]() ![]() ![]() ![]() |
西南非 | ![]() ![]() |
近东 | ![]() ![]() ![]() ![]() ![]() ![]() ![]() ![]() ![]() ![]() ![]() ![]() ![]() ![]() |
波斯及中亚 | ![]() ![]() ![]() ![]() ![]() ![]() ![]() ![]() ![]() |
北亚 | ![]() ![]() ![]() ![]() ![]() |
东亚 | ![]() ![]() ![]() ![]() ![]() ![]() ![]() ![]() ![]() ![]() ![]() ![]() ![]() ![]() ![]() ![]() |
东南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美洲 | ![]() ![]() ![]() ![]() |
墨西哥 | ![]() ![]() ![]() ![]() |
北美东北 | ![]() ![]() ![]() ![]() ![]() ![]() ![]() ![]() ![]() ![]() |
北美东南 | ![]() ![]() ![]() ![]() ![]() |
北美中西部 | ![]() ![]() ![]() ![]() ![]() ![]() ![]() ![]() |
部落联盟国家 | ![]() ![]() ![]()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 ![]() ![]() ![]() ![]() ![]() ![]() ![]() |
海盗共和国 | ![]() ![]() ![]() |
南美北部 | ![]() ![]() ![]() |
安第斯山区 | ![]() ![]() ![]() ![]() ![]() |
南美东部 | ![]() ![]() |
南美南部 | ![]()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 |
澳大利亚 | ![]() ![]() ![]() ![]() ![]() ![]() |
南太平洋 | ![]() ![]() ![]() ![]() |
北太平洋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